野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诗词中的第一花菊花,它的意象你都知 [复制链接]

1#

小雪刚过,天气转寒,我们仍然可以欣赏到许多种类的花,而在古代,气候趋于寒冷,也没有发达的培养技术,只能任植物遵循气候生长,小雪已临近寒冬,菊花独树一帜,可以傲然开放,独特的品性让才子佳人对它赞叹不已,与菊花相关的诗词不计其数,让我们看看看菊花在诗词中的几个主要的意象吧。

象征着悠闲的隐士情怀。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主人公回归乡野后,在东篱之下采菊,抬头间看到了美丽的南山,恬静和谐的画面跃然纸上,我们也能感受到的主人公的喜悦、宁静之感。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爱莲说》中直接说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见古人赋予菊花隐逸者的形象。

代表着高洁傲人的独特品格。宋朝的郑思肖在《寒菊》中写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里的“宁可枝头抱香死”看似是指菊花即使凋零也要挂在枝头,而不愿被吹落地下化作尘土,实则是在写人,指诗人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傲品格。宋朝词人苏轼在《赠刘景文》中说到“荷尽已无晴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也说明了它的傲骨。

表现出坚韧的品性。唐代的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直接说明了菊花的抗寒性及坚韧性,只有它一个在寒风中绽放,没有其他的花朵了。唐代的诗圣杜甫的《云安九日》中有“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表现出了菊花为一种寒花,可以忍受恶劣的环境。

是重阳节的一个特殊的意象。古代的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在这一天有着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朝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明了赏花的习俗。唐代的卢照邻在《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写到“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里的“黄花酒”其实就是指菊花酒。

便于营造一种凄惨的氛围。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黄花的意象表现了冷秋的衰败,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感觉,为词人后面的抒情奠定了情感基调,毕竟菊花开在秋天,这个季节本身自带有萧瑟之感,再加上憔悴的黄花,更让观者伤悲。

是诗人自身经历的写照。李清照《多丽·咏白菊》中有“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菊花在晴雨天中日渐憔悴,它还是抵不过时间的流逝与风雨的侵蚀,我们人也是如此,各种挫折与打击会让我们变得憔悴,个人经历使得主人公看到这样衰败凄清的景象而产生共鸣,联想到自身。

看完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