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里可读之二百七十六期 [复制链接]

1#

之二百七十六期

谭天鹏

作品年代:唐代

作者:罗隐

篱落岁云暮,

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

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

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

彼此有行藏。

岁云暮:即岁暮。一年将尽时。

纤蕊:纤细的花蕊。

白衣:犹布衣,古未仕者著白衣。

青女霜: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

轻薄:轻浮刻薄,不厚道。

行藏:谓出仕即行其所学之道,或者退隐藏道以待时机。后因以“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评:晋代的陶渊明喜欢菊的淡雅清逸,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宋苏轼爱惜菊的素静恬淡,一幅轻肌弱骨,却又金蕊泛流霞。人们喜爱菊花的空灵绝俗,也盛赞其为花中君子,更是热情讴歌菊花的淡泊。下面介绍一首罗隐的咏菊诗,全文无一个菊字,却写尽菊花的风韵。

深秋时节,诗人赋闲在家,他回想这些年的坎坷遭遇,心中郁闷,虽然手捧书卷,却无心阅览,于是便外出散心。秋风阵阵,早添了几丝微凉,落英缤纷,更让诗人感怀。时光荏苒,常催人老,不知何时,诗人的鬓角已经染霜。罗隐正在暗自感叹,忽然发现不远处有几枝野菊花,在阳光下正璀璨地绽放,丝毫没有因为无人欣赏而感到孤寂。诗人走到近前,又细细端详,于是便有了创作灵感。

首联就表达出一种惊喜之情。万木凋落、百花残尽,想不到篱落之旁,竟然有枝枝菊花正在傲放。“聊自芳”三字,既委婉地道出了秋日的凄凉,也表达了菊花孤芳自赏、如同一位高洁的隐士。接下来具体描写菊花的外观,白菊如剪裁而成的雪花,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菊的花蕾刚刚绽放,却流溢出清香的芬芳。作者采用比喻手法,各色菊花,艳丽多姿,芳香四溢。“纤蕊、小苞”,细腻地刻画了菊花的清幽淡雅、美不胜收。而“裁、拆、”二字,又仿佛鬼斧神工,尽显菊花的娇妍姿态。

诗人动情地凝视着这些野菊,一时间好像忘了得失与荣辱。颈联又抒写菊花的内在精神,千年曾为贫士之酒,一生都被霜雪摧残。作者联想到晋代的陶渊明隐居山林,他种菊饮酒,自在逍遥,正可谓淡泊超脱。虽然时隔千年,依然被后世怀念和敬仰。诗人赞美一袭素衣的白菊,如古代传说中的霜雪之神青女,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也不见众星捧月,却怡然自得,毫无牵挂。诗人以此自勉,即使十上不中,却超脱尘世,不必每日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罗隐一生恃才傲物,虽然仕途艰难,却被后世读者称颂。正如他在尾联所写,春日花丛不要轻薄,彼此行止都是天然。诗人寓意深长地说,春花不要太得意,更不可沾沾自喜,上天不会厚此薄彼,生长在秋天的菊花,却成为大自然的宠儿。诗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朝堂之人不可随意菲薄“白衣”之人。千年之后,又有几人能记得那些脑满肠肥者,而罗隐的大名却被更多人铭记于心。

纵览罗隐的这首五律,全文不提一字菊花,却描绘了菊花娇妍的外表,高洁的内在品质。诗人更借助对菊花的赞颂,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和愤世嫉俗的复杂心绪。

到此,第二百七十六期就写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外宣:龚当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