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是闻名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名镇。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麻起义的策源地。大革命时期,诞生了红四方面*等三只革命武装和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位共和国将*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家有红*,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岭岭皆丰碑”就是七里坪镇红色历史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红安县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把老区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老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湖北红安县乡村振兴局李绍伦顾涛
红色文化催生红色经济快速生长
八一村,有鄂豫皖特区苏维埃*府旧址和中央*治保卫局旧址,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坐落于此。“红*团长方和明,自愿回乡当农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徐向前的夫人程训宣、王树声的妹妹王贵玉等两百多名革命烈士在此英勇献身。
年八一村被中组部、财*部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
八一村围绕“忠诚”主题,整合资金万元,建“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教育基地,建红色民宿、书院、红*食堂、方和明事迹陈列馆,湾组*建活动室,*治夜校;建苏维埃大礼堂和忠诚*史馆、英烈广场等。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拓展红色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红色经济,打造集观光、住宿、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红色网红打卡地。游客通过“八个红*”(穿红*衣、吃红*饭、唱红*歌、读红*诗、做红*事、走红*路、看红*景、做红*人)活动,沉浸式体验,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接受精神洗礼。
走进八一村,“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乡风民宿多个床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带动2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户增收2万多元;红*食堂可接待人同时进餐。每年培训*员3人以上,三同教学点,被*冈市组织部定为*员干部培训基地。
红配绿,颜色足。在发展红色经济的同时,注重绿色产业建设,探索“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亩,打造“红*茶”等品牌,推出“共享菜园”的绿色业态,建野菊花种植基地亩,红苕种植基地亩,代建青茶基地亩,改扩建旧茶园70亩,壮大集体经济。预计年村集体经济将突破40万元。
红色资源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盐店河村位于七里坪西部。有秦基伟故居,红二十八**部旧址、红二十八*招兵处、红*缝衣厂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著名开国上将秦基伟将*的故乡,也是年度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红安巧借东风,深挖村红色文化潜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服务,以人居环境、生态景观和红色文化作为切入点,构建红色*旅(28**部)、红色人文(秦基伟将*故居)、红色保障(红*被服厂)三位一体整体布局,推动红色旅游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盐店河村以红色旅游为引擎,推动产业振兴。累计投入0余万元,成立村级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合作社,招聘2名红色讲解员,建*治生活馆、游客接待中心,办红*饭堂,打造精品民宿,提升红色旅游配套设施,红色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铺设污水管网米,新建污水处理池5个;清理当家塘进行综合治理,沿当家塘新建旅游步道米新建排水口2处,对垮塌的30余米驳岸进行维修;栽种绿化草坪0余平,绿化苗木0余棵;安装路灯30余盏,对秦罗庄湾部门房屋进行修缮装修,按照徽派建筑标准,做到修旧如旧,符合秦基伟故居遗址遗迹整体风貌。乡村美了,游客多了,经济火了。
在特色农产业上,流转土地亩,新建采摘大棚10个,种植草莓、葡萄等特色产品;流转亩土地新建红苕基地;流转亩土地种植野菊花。
据统计,截止今年6月,回村创业人员增加多人,新增就业岗位80多个,接待游客00多人次,农特产交易就业超户,户平增加旅游服务收入1.5万元。
“三同”教育:观音阁村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青山环绕,山风习习。秦光远将*自费修建高高的烈士墓碑静默矗立。碑身背面镌刻着55英烈的名字。
山风诉说着豪壮——这里曾有56名热血男儿响应*的号召,踊跃参加红*,到新成立时,仅有一人幸存。
村景如画。一面面火红的旗帜迎风飘扬。
近年来,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打造“红色家风”品牌,以红色清廉文化带动教育产业发展,探索出乡村振兴路子。
10封家书成了红色教育永久的教材。
“几十年来,大伯秦光远将自己的大半工资都捐给了家乡。”10月19日,观音阁村支部书记秦秋平看着珍藏的秦光远将*家书说。
自掏腰包每年春节给革命烈士家属捐款;帮村里建自来水管网,让乡亲们吃上自来水;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表达的不仅是秦光远将*对乡亲们的牵挂,也是一个共产*人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观音阁这个坐落于红安七里坪镇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如今进进出出的人越来越多。秦秋平说,这一切的源头要从“三同”*性教育基地的成立说起——
年,为了发展红色旅游,秦秋平与红安干部学院对接,寻求支持在村里建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三同”教学活动。随后,湖北组织干部学院、湖北红安干部学院社会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先后在村里挂牌。
秦秋平带领村干部结合“三同”*性教育基地的绿化、保洁等配套需求,搞好村级基础建设,号召村民入股,参与到教育基地的运营与管护中,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但发展红色旅游接待能力、环境卫生太差。年村里接待人数少,有村民有想法,认为没赚到钱,还耽误工夫。为了让刚起步的产业有良性发展,秦秋平与村委一班人带村民外出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比找差距,回来后很多村民对自己的民宿进行了整改。
秦秋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成立观音阁红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做“红*餐、吃红*饭”,村集体引导资金50万元,新建可容纳80人同时就餐的红*食堂,注册“家书”商标;流转土地余亩,种植红苕、花生、蔬菜等本土农副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年截至到目前,全村共接收学员50余批,余人,实现了群众户均增收余元。
拓展红*路正在规划中,新建的三栋民宿正在启动中……在秦秋平的谈话中,以红色旅游为轴,发展文旅研学线、乡村民俗体验线的“一轴两线”发展规划清晰浮现。
“村里和组里同意你家免交提成,不能这样做。遵照*章规定,支部堡垒作用,*员的模范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员自己首先做到……”10月23日,秦祖学在自家民宿里,为来村里“三同”实践班*员干部读秦光远将*家书、讲家书故事——
我们村书记秦秋平是秦光远亲侄子。当时秦光远将*对村帮助很多,村里人感激他,就提议减少秦秋平家的上交。但秦光远没同意,还把他们家人狠狠地批了一顿。将*一生听*的话,紧跟*走,不搞特殊化,不给国家和组织和集体增添麻烦。
当天,60多人走进观音阁村,瞻仰烈士纪念碑,集中学习了秦光远将*和55位烈士的事迹,与村民拉家常、学农事、干农活,吃在农户、住在农家、干在农田。听了秦祖学的讲述,*员干部们对将*的高尚品格称赞不已。
“今年到目前,我家红色旅游收入1万余元。”秦祖学介绍,全村有24家像他家这样的民宿点,一次性可接待80多人。“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这是百姓乐见的。”
退伍*人秦祖学*治水平高、会讲故事,年一回乡,秦祖学家就成了“三同”*性教育联系户,不时总有各种*性学习班学员入住他家。
路边一排排小红旗迎风招展,屋顶一面面国旗飘扬;红色的招牌、红色的灯……
根据村妇联主任,村红色讲解团成员方莉介绍,观音阁“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教学,年湖北组织干部学院在村开展“三同”接待学员18次1余人。
观音阁村*性教育基地年下半年与年上半年教育培训湖北省委*校年秋季学期第二期厅级干部进修班和湖北省委*校校委中心学习组人员共计约人次。
秦光远将*故居、红色家书、烈士纪念碑、红*被服厂……观音阁的各种红色文化资源正在乡村振兴的金色大地上纵情恣意地铺展开来。
#*冈头条#
作者/来源:极目楚天聚焦湖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