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凌之隐喻
TUhjnbcbe - 2023/9/22 20:24:00

第三十一期

隐喻

凌之

天完全黑下来了绿萝垂向沙发一隅楼房南面,雏菊安于一小片薄土花瓣潮湿,明亮唯内心的寂静与之相适也可见啾鸣的鸟收拢翅膀双手捂住的灯光很热我怕一亮,书桌上那只彩陶就会崩裂如果放手,就照见所有的天象夜空高朗,某些辉耀隐于夜色亲切无比

.11.28定稿

诗绸郡缫诗坊

本期缫诗者桃花烙语玖盈盈贵食母

桃花烙简读《隐喻》:

当诗人缘于友情爱情亲情乡情的孤独所呈现之状态,是一个人思想的真相,这种真相相别于其它文体的表述,诗歌可谓之为隐喻,这是诗歌文本诗写的奇妙之处,而隐喻本身正是诗歌本身表达常用手法。诗人通过天黑,绿萝,沙发,窗外一小丛野菊花这些意象,很自然绽现了一个人独处的意境,因为孤独,所以思想,因为思想,所以明亮。夜晚,通常是被看作作为社会人回归自己的时间,当一个人自己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候,我们可放弃来之现实的压力,可谓自由与快乐,所以收拢的鸟翅也因为啁鸣而重新飞翔。灯光之热可能是诗人的灵*之光,如果释放,它将突围或奔放,将突破彩陶的常态约束,或人受之于现实的束缚。当自由回归,现实便回到自然的真相,当我们脱下虚伪的外衣,脸上自然流淌朴素的幸福与向往。诗人在冷静的娓叙中信手拈来,随性打开,诗意不露声色的注入与留白的高阔突显了诗写的娴熟与功力。

语玖盈盈天黑至花瓣部分,是周遭的实像,以衬托内心的寂静。寂静绝非没有思想,期待剧烈彗星的撞击,闪现刹那耀眼的光华。但理智却在压制思维的突破,让一切归于辽阔与安宁。手法隐喻,却将过程、思想和画面呈现得丰富,非常有实力的美女诗人。

贵食母这是一首反波特莱尔论解的小诗

法国数学家孔多塞,就是提出“投票悖论”的那个人说了一句一语道破“隐喻”根源的一句话:“在语言的起源时,几乎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比喻,每个短语都是一个隐喻。”可见,“隐喻”无处不在,它早已经融入了我们平时的语言交流与写作之中,只是我们没有明显感觉罢了。使“隐喻”神秘化的是中国人,而使“隐喻”明朗化的却是西方人。在莱柯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他们就说明了“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因此诗人的《隐喻》这首诗的题目中的“隐喻”则是认知、认同自己内心方式和手段,而并非特指诗的修辞运用的方法。那么诗人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认知、认同自己的内心呢?我认为是采用了象征手法。“隐喻”作为象征手法的基石也就存在于诗中了,当然“隐喻”所表现出来的则是象征与映射了。

象征派诗人认为,自然使主观世界的“象征性森林”;反过来讲我们主观世界的感想与情感都可以从自然中找到客观对应物映射到我们的诗中。这首小诗就是如此。有人说这首小诗很干净,我倒是很认同这样的说法。但是如果我要问怎样的干净呢?可能大多数人无法回答。从以下三点可以说明。一是每个意象的选取都与诗意紧密相连,没有一个不必要的。反过来说,诗中出现的这些意象只要你去掉任何一个都会减损诗意,同时你随便增加一个意象也会减损诗意。二是旨意明确,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与朦胧诗多意向性解释不同,这首精致的小诗完全把诗人的内心所思所感象征了出来。三就是语言的精炼,由于语言的精炼才能够短小精悍;因为短小精悍必须语言精练。

“天完全黑下来了”是一个主题意象。它不仅指出了发生事情的时间,也为以下的诗意展开提供了基础。意即围绕黑夜诗人的感悟与情感,从而说明黑夜是什么?黑夜对于诗人来说是忧还是喜?黑夜又和白天是相对的,所以也暗示着白天的诗人所思、所感、所为。如果我们都明白了这一点再读这首小诗就会有洞天之感。

“绿萝垂向沙发一隅/楼房南面,雏菊/安于一小片薄土/花瓣潮湿,明亮”眼观中的“象征性森林”。绿萝饿自然垂,雏菊的安详、润朗、明媚无不象征着一种自然安详气氛。正如诗中所言的“唯内心的寂静与之相适”。“也可见啾鸣的鸟收拢翅膀”是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实际上我们很少会在“天完全黑下来了”时看得见“鸟收拢翅膀”,但是我们却听不见鸟的“啾鸣”,这种把听觉用于视觉的做法就叫“通感”,通感及大地拓展了诗意空间的美。

“我怕一亮,书桌上/那只彩陶就会崩裂/如果放手,就照见所有的天象/夜空高朗,某些辉耀隐于夜色/亲切无比”这是动作出发加上想象的“象征性森林”。一个是捂住光亮,就会思想不能守一,会打破现有的宁静,乃是因为书桌上的书的缘故。书中有历史和现实,历史和现实往往会影响诗人的心情,与书中的情结而随波逐流。所以“那只彩陶”即是现实的存在,也是历史的纵深。打破它的也就只有光亮了。另一个是打开光亮就会有另番景象,“某些辉耀隐于夜色/亲切无比”。与白天我们眼睛所见不同,黑夜中的光亮会引起无数遐想。那些美好的东西我们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是在我们的意识中、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联想中、在我们的灵*里在已经根深蹄固存在了,“亲切无比”一点也不是虚妄之言。我们不难看出捂住光亮和打开光亮是两种相矛盾的意象,这两种矛盾意象同时出现在诗中的一个段落中无疑增加了诗的美感。让读者在矛盾中想象,在想象中重新组合成为新的意象。

象征主义大师波特莱尔曾说过:“任何一种美没有‘不幸’在其中。”但是诗人这首小诗没有一点忧伤忧郁与哀愁,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反波特莱尔论解的诗。

这首小诗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一是白天和黑夜不是对立的,黑夜是白天的特殊形式,是对白天补充。二是一个人适当地保持孤独,才能做到神意合一。黑夜是灵*静守的家园。

诗人简介:

凌之,《诗绸》主编。原名殷灵芝,70后,安徽枞阳人,现定居合肥。年发表处女作,并获全国征文比赛二等奖。年鲁迅文学院学习,热爱诗歌小说,作品散见各官民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凌之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