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九首描写菊花最高艺术水平的古诗,看看它们
TUhjnbcbe - 2023/9/26 19:41:00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与梅花、兰花、竹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菊花象征着正直不屈、吉祥长寿、高雅纯洁等,菊花具有顽强的品性,经历风霜,高风亮节;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菊花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国人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坚贞不屈,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花的“身价”。自古不少诗人就喜欢以菊花为题材作诗,现摘取九首描写菊花艺术水平高超的诗词,看看它们的诗眼在哪里?

第一首诗: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这首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这首诗的诗眼是“佳”字,“秋菊有佳色”,亦是对菊的倾心赞美。“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一个“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如果换成其他秾丽字眼,比如“丽”、“粲”、“绚”之类,反倒恶俗不堪。并非虚誉“裛露掇其英”,带露摘花,色香俱佳。采菊是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寿。故服食菊花不仅在强身,还有志趣高洁的喻意,而通篇之高远寓意,亦皆由菊引发。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镇*参*、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第二首诗:唐代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这是元稹的一首赏菊之作,约于贞元十八年()作于长安。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用语淡雅朴素,笔法巧妙,跌宕有致,增强了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诗眼是“绕”字,“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遍绕篱边日渐斜”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可见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心情愉悦。

作者简介

元稹(年-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第三首诗:明代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老旧园子里的小路旁已经长出了幽幽的花丛,一夜之间白霜从天空坠下落在花上。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清新淡雅,且浅近直白。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借”字,“尽借篱落看秋风”。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作者简介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第四首诗:唐代韦庄《庭前菊》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为了忆念长安烂漫开的菊花,我今天把你们移来栽满庭院。红兰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颜色,它曾经让众多宾客泛酒龙山驻足观赏。

这首诗将长安与菊连在一起,以寄托忆念之情。看去是平直叙述,无多机巧,实则寓曲于直,多弦外之音。语势叙事抒情,呼应成趣,章法细密谨严,给人以亲切感,加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的诗眼是“笑”字,“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切莫因菊花的颜色素雅而恣意轻慢,菊花历来为人们所珍视,还有过龙山泛酒的不凡经历。据《世说新语》注引《孟嘉别传》载,盂嘉为征西大将*桓温参*。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有风吹盂嘉帽落,初不觉。盂嘉薄饮,愈多不乱,自言得酒中真趣。古时有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洒”的习俗,诗人盖将二事糅为一体,意在强调菊花的不同凡流。

作者简介

韦庄(约年-约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第五首诗:唐代*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此诗是*巢年轻时,发动起义之前所作。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

这首诗的诗眼是“报”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有朝一日,我要当了司春之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作者简介

*巢(年-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中和四年(年)六月十五日,*巢败死狼虎谷。

第六首诗:唐代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没有什么用的植物是不是很高。

此诗题为菊,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句句切合一个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诗意得到了升华。

这首诗的诗眼是“湿”字,“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作者简介

郑谷(约~)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第七首诗:宋代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菊花如美人般,那娇嫩的肌肤和柔细的骨骼散发着幽香,那金*色的花瓣更泛着霞光。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

这首诗从肌、骨对菊花姿态的描写,一直写到菊花的品格,特别是对菊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显示出了其美。此诗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

这首诗的诗眼是“起”字,“百草摧时始起花”,菊花的品性主要是晚开。菊花是在百草枯萎的时候,才开始开花。一个“起”字,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菊花经历风霜,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十分喜爱菊花的性格。

作者简介

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第八首诗:宋代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能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这首诗的诗眼是“抱”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写出了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诗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诗句用隐喻手法,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作者简介

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字忆翁,号所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第九首诗:明代丘浚《咏菊》

浅红淡白间深*,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淡淡的红菊和白菊,一丛丛掺杂在*菊中间,簇拥开放,散发出阵阵香气,使人陶醉。菊花开得如此绚丽多姿,可爱的是它不是为重阳节而开,不趋时、不媚俗。

这首咏菊诗,通过对海南菊花反季节开放的动人景象的深情赞颂,热情讴歌了海南人民不趋时不媚俗的高洁品格和高贵情操。自然天成,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是一篇杰作。

这首诗的诗眼是“可怜”,“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可怜”在这里作可爱解。意思是说不到重阳,海南菊花就开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不屑为应时而开供人观赏。海南四季如春,花儿四季开放,不受节侯限制。菊花反季节开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岛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丘浚(~)明代著名*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诗眼是诗词之眼,是点睛之笔,是指一句中或一篇中最有灵气的一笔。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一字传神,能使全篇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好友们:您认为呢?请发表高见。欢迎一起分享、讨论和转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首描写菊花最高艺术水平的古诗,看看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