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发生了一起学生刺杀老师的事件,其实这不是第一起学生弑师事件了,我们曾在网上和报纸上看到过多起看起来很正常的孩子,做出了很多残忍的事,有的杀害老师,有的杀害亲人,还有的伤害自己。他们中有的是小学生,有的是中学生,有的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甚至是留学生。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行为背后和受教育的程度无关,和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
我们发现以上的这些人,当他们冷静下来,大多数是后悔的。包括那些因和父母争执伤害自己,甚至是跳楼自杀的孩子,如果冷静下来也不会做出跳楼的举动来的。他们都是因为在遇到困难时反应过激造成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批人会有过激行为,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孩子出现过激行为?有了过激行为的孩子在接触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过激行为,其实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关系。
1、遗传原因
父母中有过激行为特点的人,比如脾气暴躁,性格极端,孩子也这样的可能行比较大,这样双方都在过激行为下,很容易出事。
2、性格原因
性格孤僻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不与人沟通在遇到问题时也容易走向极端。
3、家庭环境
家庭不和睦,孩子生活的压抑,感情得不到释放,孩子就会找一个发泄口出去,极易产生过激行为。
如何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
1、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
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你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他才会表达出来,他的不良情绪,感受才会得到缓解。家长过多的指责孩子,他一般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解决,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这样孩子才不会采取极端行为
2、增强孩子的逆境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才不会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一个遇到问题积极面对,逆境承受力强的孩子不会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3、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视蝼蚁性命为草芥,给花草以蹂躏,是培养不出尊重生命的孩子的。每天只顾着刷题,得高分,放弃对生命的感悟的孩子也终于有一天会漠视生命。
4、不要以过激的行为对待孩子。
孩子哭闹耍脾气,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可以抱抱他,温柔的拍拍他,说些安抚他的话,引导他表达出他的想法,他的委屈,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化解,自然不会产生过激行为。
以上为一些简单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