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互联网飞速发展,这些勤劳淳朴、埋头苦干的养蜂人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乘上数字化快车,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将优质产品分享、传播出去,酒香也怕巷子深,他们辛苦养蜂酿蜜,但外界一夜暴富的神话却从未光临过这里……
文|艾霖
在一片米、远离人烟的悬崖之上,羌族老人赵帮会独自一人生活了二十多年。陪伴他的,还有几十个蜂箱。
岷江,在青藏高原最东边切过,孕育了“云朵上的民族”——羌族。年汶川地震,古老的羌寨遭受重创。但灾后重建的羌族人民将古来热爱且擅长养蜂的传统保留了下来,他们零星地散居在汶川的山上。
想要描绘出这些养蜂人的群像,窥一斑而知全豹足矣。
悬崖边上的守望者
张小伟来到这里寻访赵帮会的时候,曾在悬崖边走过。右手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山路渐窄,一脚踏空就是深渊。这里原本没有路,这条小道是彼时66岁的赵帮会老人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背着沉重的蜂箱,割着枝蔓野草,一步步“踩”出来的。
小道尽头的崖壁之下有一块二十多平方米的空地,就是养蜂人赵帮会和蜜蜂共同的家。一顶简易的帐篷,脸盆,水壶,几乎就是他全部的生活器具,只占了偏狭的一隅。他笑称来到这里就是“原始人”——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除了一台吱吱呀呀的老式收音机,这里几乎找不到任何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子。
只有这片与世隔绝的地方,才能让他安心地托付几十箱宝贝的蜜蜂。
最平坦开阔的空间,留给了蜂箱。四周散落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和衣服,这是用以威吓、防御白熊的到来,它们是蜜蜂的天敌。“养蜂”是个靠天吃饭的行当,连日大雨,蜂蜜的产出量本就稀少,几天前又被熊偷吃了6箱——仅剩的那些蜜,赵帮会要留给宝贝的蜜蜂们过冬,一滴都不能也不舍得拿出去卖。
这意味着,这一年,他将不会有任何经济来源。他毫无怨言,乐乐呵呵着说“没关系”,他还将和他心爱的蜂群一起在高山悬崖上度过漫长的冬天,等着,盼着,期望来年。
岷江边,需要走一段险峻的碎石路才能到达的半山上,坐落着汶川人孙国兵的新蜂场。他是定点养蜂的蜂农的代表之一。不远处的山脚已经新绿萌生,附近掉落着夏天泥石流滑落的石头。
▲孙国兵与蜂箱
年的汶川地震,孙国兵劫后余生,但他当时的事业——足足三四十箱的蜂场,就在那场地震引发的泥石流中全部毁灭。所幸,消沉的情绪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很快,他就动了起来,一次次在布满乱石和随时会有滑坡危险的山路与临时居住点之间往返,背回来一箱又一箱的汶川土蜂,也把繁殖的蜜蜂分给村里其他人。他的养蜂事业越做越大,而今已经变成了近两百箱的规模。
问题却来了。
蜂箱数量增多带来的产量提升,并不是一味的好事。不是销售给附近的乡亲邻居内部消化,就是低价销售给了来批量收购的商贩,除此之外,孙国兵并没有更多的好办法拓展更多的销售途径。
除了定点养蜂,还有一类“追花采蜜”的养蜂人如同当代的“吉普赛人”,行踪不定。
四川金堂养蜂人陈志和常常会在三月中旬采集成都田园间的油菜花蜜,岭南的荔枝花;随后去追四月汉中的苹果花,洛川的槐花;五月前往甘肃采集洋槐花蜜;六七月奔赴枣花盛开的地方,秦岭上的荆条花、各色野花,野山百合、野菊花、野桂花……哪里花开,陈志和便带着他的蜂箱举家迁往哪里,仿佛一本行走的“花期年鉴”。
从南到北,从春到夏,他们一直奔波在路上。
张小伟曾说自己对美的事物有发自内心的向往,“而蜂农去的地方,一定是最美的地方。”但真实的逐花而居的生活并非纵享山水田园的悠然自得,相反,往往他们过的都是居无室庐,以天为幕,以地为席,颠沛流离的清苦生活,有时甚至是人迹罕至、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固定的电力与水源,生活物资匮乏,几袋简陋的行李,几顶冬冷夏热的帐篷,就是他们的所有家当和赖以生存的工具。
互联网飞速发展,这些勤劳淳朴、埋头苦干的养蜂人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乘上数字化快车,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将优质产品分享、传播出去,酒香也怕巷子深,他们辛苦养蜂酿蜜,外界一夜暴富的神话却从未光临过这里。
从源头改善
无论是辛苦追寻的珍贵蜂蜜最后往往成为了被稀释的甜味剂;还是上好的佳品因为销售渠道的局限而“有质无市”与广大的消费者群体失之交臂,对于养蜂人、对于另一端用户而言,都无疑是暴殄天物。
张小伟决定加入到蜂蜜行业,尽力去改变,他创立了“等蜂来”品牌。直到亲身投入蜂蜜的出品,张小伟才发现行业里的秘密,一个隐性法则在超市端的蜂蜜市场流通——这里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场景。
见到的执着坚守的蜂农越多,张小伟越发感受到自己肩上背负着的不仅是他的商业理想,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帮助这些坚守初心的养蜂人从根源上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
几年前,在陈志和的采蜜场,张小伟曾见到一种结晶的膏状体,颜色白如霜,像极了他小时候吃过的凝固状态的猪油,甜甜的,蜜质细腻如冰淇淋般,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陈志和告诉他,那是刚刚采集上来的、未经任何手段处理过的油菜花原蜜。
张小伟一向自诩对蜂蜜多少有些了解。但在那一刻,他仍然被震撼到“原来蜂蜜可以这么美”。
一只工蜂,蜂囊容量只允许携带0.03克蜂蜜,而且含水分70%,它每天至少要飞行10个来回,需要采集-朵花。而它一辈子存活的生命才只有30-60天,一只蜜蜂一辈子能够采集3克左右的蜂蜜,却要飞越公里以上。酿造一公斤蜂蜜需要蜜蜂采集-万朵花,这个过程中至少要飞行4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周。平均克一瓶的蜂蜜,相当于蜜蜂近万次的飞行。
因此,养蜂、采蜜、制蜜的过程需要耗费极长的时间和成本,这就导致市场上大家常见的大部分蜂蜜是经过浓缩、勾兑的工业蜂蜜。事实上,最好的蜂蜜,应当是蜜蜂充分酿造后的“封盖蜜”——水分含量低的过饱和状态,和波美度达到41.5度以上的高密度环境,细菌不易侵入,营养成分达到最高。
蜂蜜产业需要的是市场的壮大,而市场缺乏的正是成熟的、纯天然原蜜,不含任何人工添加的、不因追求时间成本低廉而舍弃质量的蜂蜜产品。
张小伟邀请了专家为蜂农提供现代养蜂技术支持,指导蜂农按照标准完成养殖和生产,养蜂人无需担忧后续的销售,只需要保证蜂蜜的品质即可。如果蜂蜜符合标准,养蜂人将可以获得远优于市场价格的报酬。通过这样的方式,已有多位业内口碑极佳的蜂农陆续签约。他们分布在陕西、四川、青海、新疆等地,都来自极为优质的蜜源地。
在新标准中,出品蜂蜜中的蔗糖含量为不得检出(国家标准为不高于5%),菌落总数不高于10CFU/g(国家标准为不高于0CFU/g),并且不能检测出抗生素。国家对最优质的蜂蜜浓度的要求是波美度高于41度,签约蜂农出品的蜂蜜可以达到42.5度的顶级指标;国家标准要求蜂蜜的活性酶含量不得低于4,签约蜂农出品的蜂蜜却可以超过16,甚至高达32。
为最可靠的养蜂人和最优质的蜜源地提供聚合平台,确实让蜂蜜产业发生了正向的反馈。更多高端优质的蜂蜜产品流向市场,在满足了消费者味蕾的基础上,真正坚守初心的养蜂人,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好品质也要靠吆喝
产品的品质有了保障,但如何为这些优质蜂蜜打开销路、为更多人所知,是摆在张小伟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线下经销商的分销渠道,张小伟还在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方式打入市场。
幸运的是,优质蜂蜜遇到了“丰收好物计划”。
“丰收好物计划”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腾讯公益、腾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