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提到苦茶和浓茶,很多人会皱眉头。
甚至于,一联想到那苦如黄连的滋味。
真真是一段可怕的回忆。
喝岩茶,冲泡是一门重要的技法。
内质丰富的岩茶,不建议闷泡,而是快出水。
提到闷泡的坏处,麻花在此前的文章里,已经反复多次提及。
很显然直白的一个道理,在黄金茶水比例的搭配下。
泡茶时间过长,茶汤闷的时间越久。
最终得出来的茶,肯定是一杯浓浓的苦茶。
长期喝浓茶有碍健康与养生,这是茶圈内的常识。
然而如此,仍有不少的人站队——泡茶要闷着喝。
前些天,麻花从某位网友,领教了好几段关于闷泡的悖论。
个中说辞不仅令人费解,还非常的不科学。
《2》
悖论一,闷泡后出现苦涩味的岩茶,很劣质?
错,不合理。
任何的茶,闷泡过后都容易变浓、变苦、变涩。
内质丰富的优质岩茶,尤其如此。
这背后,需要从茶叶的基础物质构成说起。
任何的一款茶,能够可溶于水汇成一杯茶的基础风味物质,主要有三类。
1,茶多酚,滋味涩。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
不少主打消除牙龈肿痛的牙膏品牌,配料内常有茶多酚的提取物。
2,咖啡碱,味道苦。具备提神解乏的效果。
提一嘴冷知识。
茶树的芽叶内部天然存在的咖啡碱数量,要远比咖啡豆要多。
咖啡碱,属于茶叶的特征性风味物质。
甚至于,通过测定咖啡碱的含量,可以判断茶与非茶物质的区别。
如同牛蒡茶、苦丁茶、菊花茶等等,由于内部没有咖啡碱的标识性存在。
故而这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茶叶。
由于任何的茶叶,都具备咖啡碱。
所以不存在闷不苦的茶!
3,茶氨酸,滋味鲜爽、清甜。对茶叶风味而言,裨益多多。
茶氨酸,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物质。
与此同时,还能够改善和综合整体茶汤的滋味。
一般情况下,好茶的内部,有益成分高,苦涩味相对少。
而劣质茶,养分含量少,滋味较寡淡。
优质岩茶的背后,山场好(光照温和,多漫射光),工艺佳(走水顺畅、焙火透彻),仓储到位(没有出现返青)。
于是,茶叶内部拥有的有益成分,茶氨酸含量丰富,能够综合茶汤的苦涩物质。
等到了冲泡环节时,正常的快出水冲泡。
岩茶内的各茶味物质,比例释放均匀,苦涩味不重,反而是清爽的滋味层次丰富。
相反,如果将好茶闷着喝。
闷出来的茶汤内,苦涩物质大量浸出,超过了正常的比例范畴,滋味苦涩浓酽异常。
此前,带了位新朋友去某牛栏坑坑主那喝茶。
那位壕气的坑主,给我们泡了两泡不同工艺的牛栏坑肉桂。
当时喝茶那会,用的是审评式泡法,将“牛肉”闷了一会再倒出茶汤。
坐在一旁原本期待满满的朋友,在连喝了几杯特别苦的浓茶后,小声的和麻花感慨。
“这好好的茶,为什么要闷苦了再喝?”
虽然说,内质实力足够的正岩茶,经过闷泡后,茶叶内的有益物质能够中和苦和涩感。
茶汤喝入后,苦味和涩味能够快速的化开,不会在舌面上过长时间的停留。
但就如新手喝茶的直白,好端端的岩茶没有必要闷浓、闷苦后再喝。
极端的闷泡法,对优质茶而言,完全就是浪费!
《3》
悖论二,好茶闷泡后不会浪费?
内质丰厚的好茶,经过闷泡的折腾后。
不单会让闷出来的茶汤,味道偏浓、偏苦。
与此同时,还会提前消耗不少的茶味。
因为在闷泡的过程中,茶叶内的滋味物质不断被浸出。
于是乎,一泡原本足够泡十七、八冲的茶味。
闷泡后只能剩下八、九冲,甚至更少。
如同20L的油,正常能跑、公里。
一路疾驰,猛踩油门,猛踩刹车的情况下,或其它方面的油耗出现问题时,就只能跑百来公里。
这样的对比看,肯定是浪费嘛!
早两天看到一组对话,麻花觉得很有意思,照搬如下。
A:一闷就出现苦味,那茶就是原料差,或工艺不好。
B:闷了肯定是浓茶吧,我觉得好茶闷浓了喝,就是浪费了。
A:好茶用盖碗随便二十泡以上,还怕浪费吗?
B:你喜欢喝闷浓闷苦的茶,我不喜欢。
可见,A茶友的闷泡悖论,浓缩成一点就在于——好茶闷泡了不会浪费。
麻花觉得,这样的观点不科学。
从正常的茶味释放角度看。
泡好茶,细水长流的逐次冲泡,认真领略不同冲泡次数下的风味,而不是闷苦了喝。
如此才能真正的懂茶,会泡茶,完整全面的将一款好茶的风采释放!
《4》
悖论三,优质岩茶可以越闷越香、越甜?
喝岩茶迄今,关于闷泡的话题,麻花遇到过最奇葩的内容是。
好茶能够越闷越香,越闷越甜。
偶买噶,这样的说法,太不可思议了!
先从岩茶冲泡时,芳香物质的释放角度说起。
武夷岩茶,经过了焙火。
使用盖碗冲泡时,需要用沸水冲泡。
刚刚烧开的沸水,温度足够高,能刺激茶叶内部的高沸点茶香释放。
注水冲泡后,快速出汤。
伴随着茶汤温度的自然下降,茶叶内部的低沸点香气,错落有致出现。
举个例子,泡肉桂。
香气物质丰富的武夷肉桂,盖香可以分前、中、后三种变化。
注入沸水后,快速出汤。
这时能够闻到的盖香,先后层次更加分明。
如果是用闷泡的方式泡茶,那么非但不会将茶汤越闷越香,反而是破坏香气的表现。
因为干燥的岩茶条索,一旦沾上了水,芳香物质能够快速涌现。
而这时,久久不倒出茶汤。
那么,最早从茶叶内部释放出来的香气,在高温闷泡的状态下,容易被闷坏。
等到揭盖去闻茶香时,能够闻到的是明显的,遇到沸水冷却后的香气。
比起快出汤的高扬香气,茶香表现颓弱无力不少。
依麻花的多年泡茶经验看,肉桂可以越闷越香的说法,根本就是扯淡!
至于岩茶可以越闷越甜的说法,同样不合理。
大部分的正常品质的岩茶,伴随着茶味的过量释放,只会越闷越苦。
这时喝闷出来越苦的茶,味蕾体验由于存在“对比”的状态,回甘越明显。
若不相信,看官们可以先喝一大杯黄连水。
再去喝白开水,会发现连水也是甜的。
可见,这种闷出来的甜,根本就是一种味蕾的欺骗。
而正常的冲泡下,岩茶的韵味更丰富,回甘香气持久,生津感强烈!
达到这样的韵致,才算一杯堂堂正正的好茶。
《5》
不论从品茶角度,还是从健康喝茶角度。闷泡并非是喝茶的首选。
长期喝闷出来的浓茶,那股又浓又重的滋味,能够将人的嘴巴喝木。
换句话说,当你喝茶的口味追求,太过于重口味时。
容易失去对好茶的准确品鉴能力。
优质的岩茶,茶汤风味要求是香甘清活,具备岩骨花香。
内质丰富的岩茶,不适合、也不建议闷泡。
至于说,岩茶可以越闷越香,越闷越甜的说法。
根本经不起实际的考验。
是真或是假,一试便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不二标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