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能量饮料龙头东鹏饮料,解读2021年度财
TUhjnbcbe - 2025/5/26 17:07: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tslf/

东鹏特饮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就是模仿红牛。无论是包装颜色上的红与金搭配,还是口感和味觉的反馈,都流露出模仿的气息!

年,红牛将响彻大江南北的“困了,累了,喝红牛”广告语,更换成: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而东鹏饮料则捡起了这句话,便有了现在的:“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就是这样一家“山寨”公司,年成功在主板上市。它到底依靠什么过人之处,撑起亿的市值。今天老黑就和大家来聊聊:东鹏饮料。

一、行业情况

饮料可分为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等品类。特殊用途饮料,指的是加入具有特定成分的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体饮料。

特殊用途饮料又可分为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等。其中,能量饮料是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制品。东鹏特饮就属于能量饮料。

根据年开始实施的现行国家标准,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制品为功能饮料。但前提是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这个批文对于相关饮料企业关系重大。

取得了批文,相当于有了政府认证的信用背书;另外可以按照备案的功能进行适当宣传;最重要是配方添加方面也有区别,部分非"保健食品"能量饮料不得添加外源咖啡因。

简答来说,并不是全部的能量饮料都允许叫"功能饮料"。所以大家下次买时,可以看看自己买到的是不是功能饮料!

根据国盛证券相关研报统计,获得批文的知名能量饮料产品有: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华彬)、红牛安耐吉(天丝)、东鹏特饮、乐虎、战马、力保健等。

一直以来,中国饮料市场以包装饮用水、即饮茶饮料和碳酸饮料为主,年三者占中国饮料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4.55%、21.12%、14.93%。

经过多年的发展,果汁和能量饮料也已成为饮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二者占中国饮料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5.60%、7.92%。

各细分类别饮料中,能量饮料、即饮咖啡、包装饮用水和亚洲特色饮料,表现出超越行业的快速增长,其中能量饮料在年至年期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高达15.02%,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年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4亿,总产量为.84吨,同比增长12.15%。

相关数据显示,咖啡饮料、能量饮料细分市场增速领先,分别是16.80%、10.80%。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和消费观念的差异,我国饮料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生产、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地区饮料的生产、消费水平高于其他地区。

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广东省饮料生产量,占中国饮料生产总量的比例为18.38%。

由于饮料行业有经济运输半径,生产基地通常靠近消费集中区域,而广东常住人口占比仅8.23%,可以合理推断广东省饮料消费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省份饮料产量前十中,北方只占据三席:陕西、河南、河北。

能量饮料

能量饮料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年葡萄适(Lucozade)作为第一代能量饮料在英国出现,年红牛诞生于泰国,在此之后,各种能量饮料陆续问世。

年怪兽饮料(Monster)于美国上市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21世纪以来,能量饮料逐渐风靡于欧美各国。能量饮料目前已发展成为饮料行业重要的细分品类,并呈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较晚。年底红牛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能量饮料产业的正式起步,此后行业呈现快速增长。

目前国内人均饮用量,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根据欧睿数据显示,年我国能量饮料人均饮用量为1.67升/人,美国的人均饮用量为8.8升/人,是我国的5.3倍;日本的人均饮用量为3.66升/人,是我国的2.2倍,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偏低。

但我国能量饮料行业集中度高,根据尼尔森IQ《功能饮料市场增长研究分析报告》市场前五名品牌(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中沃、魔爪)市场占有率89.90%。

年,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27.00%上升至31.70%,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全国市场销售额份额占比由20.20%上升至23.40%,市场排名第二。

二、业务角度

产品情况

公司主打拳头产品东鹏特饮,有ml、ml瓶装东鹏特饮、ml罐装东鹏特饮和ml利乐包东鹏特饮以及年推出的ml钻包东鹏特饮等多种包装类型。

新产品方面,年上市含气能量饮料“东鹏加気”;相继推出“东鹏0糖特饮”、低糖咖啡饮料“东鹏大咖”摇摇拿铁、女性能量饮料“她能”。

另外还有公司经营多年的非能量饮料: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清凉茶、冬瓜茶、菊花茶及包装饮用水等。

一般来说在天气较热的时节,饮料的销量较大。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为销售旺季,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相对属于销售淡季,因此饮料行业的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在中国饮料行业,有句老话:“一年之计在水头”。

“水”就是饮料,“水头”即夏天的旺季开始前面向经销商的订货分销会。通常来说会在一季度里,春节后开!对饮料行业每年的开篇布局至关重要——采购原料、开动生产、激活渠道、抢占终端。

注:图中“其他饮料饮用水”,为新产品以及非能量饮料!

全年公司营收69亿元中,东鹏特饮系列销售收入65.91亿元,占比94.66%;而从年到年,东鹏特饮的占比分别为:95.51%、95.50%、94.32%,显然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依赖特饮系列产品。

其他饮料(含新品、非能量饮料、饮用水)的销售占比,过去四年一直在5%左右浮动,表明公司虽然在不断努力推出新产品,但并没有出现爆款!

老黑上淘宝搜索东鹏饮料产品,其中东鹏旗舰店销售的“柠檬茶”月销量+,天猫超市销售的“0糖”月销量+;剩下的“东鹏大咖”、“她能”、“东鹏加気”等产品,全淘宝最高销量只有几十件!

整体来看,在年报中披露“其他饮料”营收3.71亿元(同比+22.19%),毛利率为13%,“其他饮料”的整体规模仍相对较小,低毛利率也意味这些细分市场,对公司而言处于开拓阶段。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老黑后面会重点讨论“东鹏特饮”。

公司已有7家工厂投产,设计总产能万吨,年实际产量万吨,产能利用率71%。另有长沙生产基地在建中,衢州基地已于22年1月拿地,深圳基地与汕尾基地正在选址购地中。

东鹏特饮

东鹏特饮各个产品之间主要的区别,是包装方式与份量的不同。在零售终端形成2元/盒(ml利乐包)、3元/瓶(ml瓶装)、4元/罐(ml罐装)和5元/瓶(ml瓶装)的产品梯队,满足各种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其中又以规格ml瓶装的特饮为主导。

年,趁着能量饮料界头牌:红牛,陷入商标与资产之争;东鹏饮料推出:ml瓶装东鹏特饮!根据公开信息,ml瓶装特饮中,每ml的牛磺酸、咖啡因含量分别为50mg和20mg,在能量饮料中仅次于红牛。

年公司总营收30亿元,当时排在创收第一名的是:ml瓶装东鹏特饮,贡献了17.30亿元(占比57.61%);同期的ml瓶装特饮销售收入7.98亿元,占比只有26.44%。

从年开始,ml瓶装特饮销售收入占比超过50%,并以每年上一个台阶的增速领跑,到年占总营收的76.22%,ml瓶装特饮实现销售50.24亿元,较上年增长62.84%。

这样的高增速相比之下,东鹏特饮系列其它规格年的表现,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ml瓶装特饮,销售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3.31%;

ml罐装特饮,销售收入5.96亿元,同比下降-6.97%;

ml利乐包特饮,销售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46.34%;

ml瓶装特饮,零售价只要5元,比ml的红牛还要便宜。对于看重性价比的广大群众而言,更多的份量叠加更便宜的售价,谁更受欢迎显而易见。

东鹏特饮系列的销售量,从年的54.21万吨提高到年的.8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29.15%;

细看东鹏特饮系列各个规格数据,只有瓶装特饮的销售量出现下降,由年的29.82万吨降为年17.42万吨。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数据,瓶装特饮“年销量增速-31.55%”,明细该产品的销量峰值出现在年或更早!

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增量绝对值,ml瓶装特饮都是遥遥领先其它规格特饮!综合ml瓶装和ml瓶装销售量来看,ml瓶装下降的销售量都被ml给替代了。

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在-年间,ml与ml的终端零售价分别为3.5元、5元。瓶装特饮的主力消费者:货车司机、工地工人、流水线厂工、快递外卖小哥,工作内容都属于高强度长时间,对提神恢复体力的需求很旺盛。这群用户往往倾向于“越大的包装,越低的每升单价”。

正是凭借着ml瓶装特饮,年东鹏特饮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提升到31.7%,首次超过红牛,位居市场第一!

尽管公司没有披露年产品的销量明细,但我们可以结合上面提到的销售收入来分析。

作为红牛金罐的模仿品:ml罐装特饮。在年-年间的销售量增长,仅次于ml瓶装。年该产品收入同比下降-6.97%,说明并没有维持前面几年的增长量!

公司曾经的销售王者:ml瓶装特饮,收入微增3.31%,销售量上应该也是止住了连续三年的下降。

年东鹏特饮系列中,销量的增长来自于两极:卖的最贵的ml瓶装、零售价最便宜的ml利乐包(收入+46.34%)!

注:因会计政策变更,年生产成本中含有运输费,导致当年生产成本提高与毛利率下降。

东鹏特饮系列产品的生产成本,由年元/吨下降到年的元/吨。

一方面是过去四年间,主要的原材料聚酯切片(生产瓶子)、白砂糖的市场价格下降,带动成本降低;另一方面随着ml瓶装特饮产量逐年提升,单位人工及制造费用随之下降!

公司把特饮系列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49%上下的同时,降低了东鹏特饮系列的出厂销售单价!从元每吨降低为元每吨。

以吨为单位的价格可能太模糊不便理解,那就说下其中降幅最大的产品:ml罐装特饮,含税含运费的到出厂价格,由年的86元/箱下调至56元/箱(24罐一箱)。

同时终端零售价也随之而降,ml瓶装特饮,零售指导价3.5元/瓶下调至3元/瓶;ml罐装特饮,零售价由5元/罐下调至4元/罐。

公司不贪图高毛利率,而且巧妙的顺势把终端零售价调整为2-5元区间。大家可以想想在便利店中,2元/3元/4元/5元分别能买到什么饮料,就明白了这样设置的好处……

经销商、终端网店

中国饮料行业真正赚钱的地方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便利店、商超,而是遍布在全国由夫妻老婆店、小饭馆、村口铺子、学校小卖部等不收取高昂条码费的传统销售网络。

全国可供覆盖的饮料销售终端大约有万个,做得最好的可口可乐能覆盖-万个。

年期,东鹏饮料经销渠道收入61.72亿元,占总营收的88.63%,剩余的11.37%为直营和线上渠道。合作的经销商数量家,覆盖的终端网络约万个,共有名销售人员。

公司与经销商是先款后货,卖断式销售方式。三年里经销商与终端门店数量实现翻倍,证明市场对于公司产品的认可!

当不知道一家公司现状到底处于什么样水平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同行头部企业进行横向比较。

根据农夫山泉招股书披露,年末通过名经销商,覆盖了全国万个以上的终端零售网点,销售及市场推广员工人,对应的当年营业收入亿元!

营业收入,农夫山泉是东鹏饮料的3.43倍;销售人员,是2.01倍;经销商上,是1.85倍;终端网点,是1.13倍。

结合东鹏特饮覆盖的终端网络增长,从19年的90万家,迅速增加到年的万家,明显很多终端东鹏只是进入,销量还没有做起来!

在饮料行业中,销售人员对于所负责的区域销售业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东鹏销售人员从18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四年只增长了34%的销售人员。

从财务费用的角度看,收入增幅远大于人员增幅,人均产出更高!

但回归到实际经营中,东鹏特饮年平均3.57个销售人员对应负责一家经销商和所属区域,到了年降为2.34个销售人员。平均销售人员的减少,意味着对经销商的管理精细颗粒度的降低!

甚至低于农夫山泉的2.54个销售人员配比,作为一个饮料业细分领域的跟随者,对市场与经销商的管理密集度上,还不如细耕多年的行业龙头老大,如何实现彻底的赶超?

林木勤董事长在业绩交流会强调:"我们要抢冰柜、抢陈列位!"可这些都需要销售人员去督导与落地......

区域情况

年公司全国化发展显著,广东区域占比由49.99%降至45.94%,但作为主阵地的两广(广东+广西)地区营收占比仍高达56%。

广东31.99亿元(同比+29.67%)、广西7.05亿元(同比+39.50%),低于公司总营收的增速(+40%)。广东一省收入扛起东鹏饮料近半壁江山,而邻居的广西营收堪比华东这个中国最发达区域的收入。

增速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华东区域营收7.72亿元(同比+79%)、西南4.31亿元(同比+65%)、线上1.06亿元(同比+88%)。

这里特别说明下:公司把长江以北的整个北方区域,全部划分至华北市场!年华北市场营收3.39亿元(同比+39.76%),占总营收4.87%。

广东广西,是经销商数量最少的两个区域,但区域经销商平均销售额,却是最高的!以广东为例,下辖21个地级市,对应家经销商,平均每个城市将近12家经销商。

而在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江浙沪皖),公司才家经销商,平均每个省区才66家,还不如广东6个地级市的经销商多!

从区域结构上,东鹏饮料在两广以外的地区,仍然很薄弱。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销售人员扩充的缓慢,会成为公司接下来重点补课的地方。

但正是这些尚未深耕的区域,也是公司未来营收增长的所在!

三、人的角度

股动情况

目前公司前十大股东,基本都是IPO前取得股份,都处于限售中。最快解禁的是君正投资持有的9%,解禁时间在年5月。

大股东林木勤为东鹏饮料董事长,三股东鲲鹏投资的合伙人林煜鹏为林木勤之子,另一合伙人陈焕明是林木勤配偶之兄弟;四股东林木港,与林木勤系兄弟;五股东林戴钦,与林木勤系叔侄;七股东陈海明、九股东东鹏远道合伙人陈韦鸣也是林木勤配偶之兄弟。

这六个股东,总共持有公司69.54%股份。东鹏饮料,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

让老黑不禁想起,另一家族企业:桃李面包,前十大股东中的七位是一家人!

四、财务角度

年5月东鹏饮料IPO,到目前为止上市都还没有满一年。其公布的年报中,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经营现金流等等都很漂亮。

可上市时间太短,这些数据都不具备参考性。所以老黑今天就不讲东鹏饮料的这些核心财务指标,谈点对消费品十分基础但重要的。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指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反映的是一家企业一年中,从购入存货经过库存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整个过程的平均次数!

存货周转率(次)=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东鹏饮料过去三年的存货周转率,分别是13.43次、10.87次、12.67次。

因为很多公司尚未公布年财报,老黑就拿年数据对比。

在饮料乳品行业,目前市值过百亿的上市公司总共7家,“新乳业”的年存货周转率最高为12.83次,东鹏饮料的10.87次排在第二,妙可蓝多的8.85次排在第三,伊利股份的8.10次排在第四。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存货的资金从投入到完成销售的时间越短,存货转换成货币资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快,存货占用资金水平低!

反之,存货周转速度越慢,说明存货储备过多,占用资金过多,有积压现象!

毛利率

前面在聊东鹏特饮时,谈到该系列产品的毛利率。现在说说公司整体的情况。

公开数据中,20年公司毛利率是46.6%,去年降到44.37%!其实是因为会计政策更变,21年开始将运输费分类至营业成本带来的影响。

如果剔除运费后,毛利率由年同期的46.6%上升至年的47.34%。

再来看年单季度毛利率:

众所周知,毛利率反映的是成本控制与产品定价有关的问题!

拆分看年单季度毛利率,从二季度高点49.80%的毛利率,下降到四季度的28.22%。

毛利率降幅那么大,开始以为是四季度促销!可是经过计算发现年四季度,单季毛利率也有45.70%。不太寻常......

毛利率降低,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成本不变产品售价降低,第二种成本升高产品售价不变。在年报中公司完全没有提及产品降价,那基本就是第二种情况:成本升高!老黑查了下,原因大致有这些:

原因一:年四季度单季营收14.18亿元,其中"其他饮料"贡献1.61亿元,占单季营收的11.35%,远超全年的5.34%占比;(其他饮料全年销售3.71亿,四季度1.61亿占43.39%)

"其他饮料"全年的毛利率为13%,四季度大规模出货,老黑估计毛利率只有个位数!

原因二:在营业成本中,直接原材料占比超过80%!在招股书公布的年原材料采购金额中,白砂糖占30.81%,聚酯切片(瓶坯)占18.94%,纸箱占7.71%。

这些原材料的大宗价格,在年四季度相比三季度都有10%-20%的涨价。其中白砂糖和聚酯切片(瓶坯)目前的大宗价格,处于近三年的高点!

公司虽然有解释全年毛利率变动的原因,但对四季度毛利率这么明显的下降,却只字不提,多少有些不厚道!

四月份公布22年一季度报,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量饮料龙头东鹏饮料,解读2021年度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