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秋露将凝
寒霜渐起
倒世界光彩
映传世之姿
领一城风华
掠寒江孤影
御风轮转回
又见湖林入秋
唯独爱秋韵
尚独居
篝火与诗
最是难忘
恰逢金秋硕果时节
每个清晨的露珠
都是生活的热情
感念这个秋天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关于寒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寒露·由来
白露不露身
寒露不露脚
相传,寒露是为了纪念一位仙女。她的名字叫荞麦,不忍百姓受饥荒之苦,偷了天庭种子洒向人间。但无奈被玉帝发现了,并下令每年,都会有一次寒潮降临人间。
从此,这段时节称为寒露。
这一天,宋人会在清晨看露。白雾罩得人朦胧,稀疏的梧桐枝叶上,挂着点点露水。诗人为它写下“晓来寒露滴疏桐”,是对寒露最美的注解。
寒露,便是秋天的一滴泪。一滴落下,冷若清秋。
2
寒露·气候
白日幽晦
天寒夜长
一候鸿雁来宾
天气渐寒,最后一批鸿雁大举南迁,先至为主,后至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鸟匿迹,古人认为它们是“躲”到水中,变成纹路相似的蛤蜊。
三候菊有黄华
季秋之月,百花渐渐收了颜色,菊花却普遍盛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此时起,我们正式踏入深秋。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3
寒露·饮食
秋桐故叶下
寒露新雁飞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和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4
寒露·习俗
天气微凉夜已寒露珠点点欲凝霜
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菊花茶、坚持喝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
秋钓边,醉江蟹
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
觅秋茶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寒露,恰逢菊月(农历九月)。
菊乃反季之花,天气越是露重霜寒,它越是开得艳丽灿烂。篱外、脚边、山坡,黄、白、紫、红、粉、绿……朝朝暮暮,临寒盛放,仿佛要将最后一抹夏色燃尽。
这时节,古人们会喝菊花酒,又称“长寿酒”。他们将采来的菊花,加糯米、酒曲酿成酒,在登高远眺时,饮下一杯菊花酒,入喉清凉,能一解秋臊、养肝明目、延缓衰老。不急不躁,才是生活之道。
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在此提醒正仁教育集团的员工们,秋季养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