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冠心病不可只重活血化瘀
TUhjnbcbe - 2020/11/27 17:57:00

仲景之论胸痛,不但有胸痹心痛与胸满瘀血之篇分,其主治大法亦各异其趣。再如咳嗽有肺痿、肺痈、痰饮、上气之别,浮肿有风水、*汗、石水、臌胀之分,等等。症属病之表象,证乃疾病作用于机体并发展至某一阶段的体现,这些均为诸病之可共有而多变者;唯病有其固有之个性,确切不移,因之而有一定的病因、一定的治法。

故此,冠心病当从胸痹心痛治,不当从胸痛瘀血治,其理不剖自明。从历代医家有关论述及临床所见来看,胸痹心痛是因为胸中阳微,心血不足,再加上寒冷、饱餐、情志等诱因造成脉络闭塞,产生猝然而痛等症状。因此,冠心病是一种因虚致实、本虚标实的病症,治疗时必须根据其本质仔细辨别孰虚孰实,然后确定攻补大法,或以补为通,或以通为补,或通补兼施,务必做到补而不使其壅,通而不伤其正。

一、宣阳通痹

宣阳通痹是针对冠心病“阳微阴弦”基本病机而设的主治大法。阳微则失运,失运则血痹,血痹则脉络不通,脉络不通则阳气更微,若是互为因果,病情日趋痼结而难已。故通阳可以宣痹,宣痹亦可通阳,阳和宣布则阴血之痹自可逐渐消散。先师每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取其一宣、一通、一降之合力以通阳宣痹、降逆化浊。

若阳虚肢冷,可加桂枝以振奋心阳;胸闷胁胀,可加枳实以宣通化浊;胸痹心痛,时缓时急者,宜合附子薏苡散加减。此系冠心病正治之法,一般情况下应坚持以主方化裁,并守方以俟阳气逐渐充盛,阴霾自可渐消。若伴有失眠,可合以酸枣仁汤;兼有脏躁及百合病者,酌加百合知母、百合地*等汤,亦可据其病情选加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等方。

病例1连某,男,53岁,干部。年10月20日初诊。“冠心病”6年,伴有“心律不齐”病史。近2年来血压波动,时或偏高偏低。刻下血压90/60毫米汞柱,心率每分钟56次,心律不齐。EKG示“偶发室性早搏”。赵老诊之,曰:胸痹心痛时作,今心胸痞闷,头眩畏冷,腹微满,饮食、二便调,脉虚而结者,当从通阳宣痹法治。

处方:

全瓜蒌30薤白15半夏15炙甘草9

*参30干姜9肉桂9

日1剂,水煎服。

复诊:头眩痞闷诸症减轻,早搏几近消失,血压基本稳定。再合当归补血、生脉等方调治数周,以善其后。

二、心胃同治

心胃同治是先师几十年不断实践,从临床摸索并总结出来的一种冠心病治法。其理论依据在于:胃主纳,为阳中之阳;脾主运,行胃之津液,气血由此化生,胸中阳气赖以温煦滋养。虚里为胃之大络,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可候宗气之虚实;宗气积于胸中,贯之于心肺,脉为之动而循环不已。若是胃中虚冷,谷不得消,诸气由是匮乏,心胸阳气遏振?反之,心阳不振,血不足以养胃,脾胃安得消谷运化?故胃强则心亦强,胃弱则心亦弱,此必然之理也。证之临床,心绞痛患者每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等消化道症状;有些不典型病例在心绞痛发作时,亦往往可以只出现消化道症状,而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此外,饱餐或过食厚味,亦可诱发心绞痛,这也是脾胃受损,浊气阻于胃之大络,血流失畅所致。先师主张,心绞痛患者以胸脘气塞、闷胀嗳气为主而无明显虚象者,当以主方合橘枳姜汤加减;偏重于中虚气馁者,宜以人参汤合桂枝生姜枳实汤化裁;食后腹胀满闷或进食后诱发心绞痛者,宜厚姜半甘参汤加减。

病例2夏某,男,58岁,干部。年11月10日初诊。“陈旧性心前间壁心肌梗塞”5年以上,去年发现有“频发室性早搏。近二、三月来因气候变化及疲劳等原因诱发心绞痛发作,服硝酸甘油片、潘生丁及异搏定片等药物后症状稍有缓解。EKG示诸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偶发室性早搏”。赵老诊之,曰:胸痹心痛,胸脘苦满而善太息,大便欠畅通,脉弦细而关脉尤甚者,当从心胃同治法。

处方:

全瓜蒌30薤白18半夏18茯苓18

杏仁12甘草9橘皮15枳壳12

生姜12桂枝9

日1剂,水煎服。

2周后复诊,诸症有所好转,胸闷气憋减轻,大便亦得通下。上方加*参18克、白芍12克。后曾因饱食而病情反复,上方去白芍,加厚朴以导滞;遇寒冷而脊背发紧,酌加细辛以通阳。1月后心电图基本正常,病情稳定。

三、补气养血

补气养血法是先师主治冠心病时经常使用而又有其独到经验与见解的一种治法。就笔者随师临证的体会而言,先师认为气以行血,血以载气,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故特别强调补气可以养血,养血亦可以益气,补气与养血密不可分。气属阳,血属阴,阴阳有互根、互生及转化等关系。因此,补气与补阳、养血与益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认为具有同位的关系,只不过在它们之间有着性味、归经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我们认真剖析一下仲景的炙甘草汤、东垣的当归补血汤,便可以发现先哲们以气、血、阴、阳之药错合组方的苦心及其寓意之所在。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补气养血通常作为辅佐之法运用(出现虚脱症状者除外);待其病情稳定之后,补气养血则应作为主治之法重用。先师对当归补血汤颇为推崇,赞赏其方虽仅两味中药,却有气血双补之能;且当归于补血的同时兼有活血之效,*芪于益气的同时还可固脱,大有益于冠心病者的康复治疗。此外,先师认为炙甘草汤和当归芍药散、生脉散等,对心律失常的纠正疗效显著。

一般说来有胸痹心痛症状者均应在主方基础上加减:如心悸而脉数者,合生脉散加枣仁,、生龙牡;若心动悸、脉结代者,增投炙甘草汤;脉间歇,怔忡而闷痛,或足跗浮肿者,宜于主方中加当归芍药散治之。

病例3赵某,男,67岁,干部。年11月17日初诊。3年前有“晕厥”史,今年年初因“后下壁心肌梗塞”而住院2月余,症状稳定后出院。

近来心绞痛发作,服硝酸甘油片、潘生丁等药物症状改善不明显。赵老诊之,曰:胸痹心痛时作,精神不振,血压正常,饮食、二便和调,舌红,苔微*腻,脉沉无胃气者,当从调补之法,以温通生脉、补益气血并进。

处方:

全瓜蒌30薤白12半夏12当归12

*芪30*参30五味子12麦冬18

桂枝12白芍12川芎9炙甘草9

日1剂,水煎服。

1周后复诊,诸症依然,舌红,苔中微*,脉沉,左大于右。弦多胃少。上方加生地24克。以此方加减调治月余,病情稳定。

四、扶阳抑阴

阳微阴弦”是胸痹心痛患者的基本病机,心阳之虚,往往可以累及其他诸脏,导致阳气更趋式微;阳消则阴长,寒凝、饮聚、血淤,交相痼结造成阳气消索而加重病情。

故而“通阳宣痹”是扶阳抑阴法在冠心病证治上专病专治的具体体现,但仅仅是其一般情况下的正治之法。若由心阳之虚而涉及他脏,或因他脏之阳损而虚及心阳,则必须以扶阳抑阴之法振奋阳气,阳长则阴消;如果阴邪凝聚而阳气离散,则必须回阳救逆,或于扶阳之同时分消其阴邪,两者在临证运用上有病势与病位等方面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阳微阴结之甚而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形寒畏冷等症状,可以主方合乌头赤石脂丸以扶阳蠲阴。若胸痹心痛伴以四肢厥逆,脉微下利,可增投四逆汤;心下满闷,腹胀便溏,加服附子理中汤;肾阳虚衰,背寒肢冷,脉迟或脉微无力者,主方加淫羊藿、仙茅、细辛、桂枝等,或合以麻*附子细辛汤;若兼见下肢浮肿,小便不利,以主方与真武汤合方治之。

病例4何某,女,55岁,干部。年1月5日初诊。“高血压”、冠心病”病史,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年余。近来胸闷心痛,眩晕心悸,血压7.98/11.97kPa,心率每分钟50次左右。EKG示“病窦,Tv5高耸”。赵老诊之,曰:胸痹心痛,牵及胁下,眩晕气短,心悸乏力,睡眠欠佳,两便尚调,舌苔白,脉迟缓无力者,从温补心肾为主论治。

处方:

炙甘草18*参30*芪30桂枝12

生地45麦冬24附子9淫羊霍18

仙茅12当归18枣仁18五味子12

生姜12大枣7枚

日1剂,水煎服。

1周后复诊,心胸绞痛阵作,牵掣彻臂,胁下胀满,心率每分钟45次,脉沉迟无力,宜减阴柔之品,增宣通之力为治。

处方:

全瓜蒌30薤白15半夏18炙甘草18

*参30桂枝12生地24麦冬18

五味子12淫羊藿30仙茅12枣仁18

枳壳12

日1剂,水煎服。

继上方调治月余,胸肿症状消失,心率稳定在每分钟60次。

五、温通行水

温通行水法是先师针对胸痹心痛伴现浮肿症状而设立的一种治法。一般浮肿治法无非“开*门”、“洁净府”及“去宛陈莝”三法,通常将其归诸于攻法范畴。先师认为,就心病浮肿而言,发表泄利诸法固然可以去水消肿,但往往肿消而复作、水退而即起,反复难已。究其原因。还在于对其病机之本质尚缺乏深切的了解。浮肿之于冠心病,是由于心功能不全而引发,其病之本在“心”,多由心气、心阳之虚匮乏力而导致血行失常,气血壅淤而造成络脉、孙络的渗泄,此即“津液充廓”之由来。因此,必须以温阳强心通利之法治其根本,才能振奋心气、心阳,推动气血运行,则气行血畅,水无由泛溢。故心病水肿,当以温阳强心为主,活血行水之法为辅,才能巩固疗效,避免反复。先师临症每以真武汤为主化裁,取其温通之力助心阳以强心利水;胸痹心痛,或心悸、脉结代者,合主方酌加活血之品;有肺瘀血或肝大充血之征者,加参苏散(人参、苏木)。先师对仲景当归芍药散颇为推崇,认为该方不仅具有益气活血、化湿行水之功,还兼有缓急止痛之力,其与真武汤合用,更适合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病例5袁某,男,67岁,干部。年11月17日初诊:“冠心病”病史14年以上。去年以来因”心功能衰竭”而多次住院治疗,近月来心绞痛时作,EKG示“束枝传导阻滞,T波低平”。赵老诊之,日:胸痹心痛宿疾,今心悸气短,下肢浮肿尤甚,舌苔灰白,脉沉细者,当从温阳利水法。

处方:

制附子18白芍24白术15茯苓30

*参30*芪30桂枝12炙甘草9

生姜12

日1剂,水煎服。

再诊,胸闷气憋减轻,浮肿有所消退,上方加泽泻15,川芎12克。后以上法揉和当归芍药散调理数周,病情得到控制并趋于稳定。

六、补肾养筋

《素问·上古天真论》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以肾与五脏相互为用;“五脏盛,乃能泻”者,既是言各脏“形归气,气归精”之藏精于肾的生化过程,亦有“气伤精,精化为气”之所谓还精于诸脏的“精归化”寓意。诸脏之所以能维持正常功能而不衰者,皆赖肾之还精,譬若灯之光明持久不熄,当添油以续焰,其理一也。

故而老年人若肾不能还精于心,即显心功能衰竭之症;肾不能还精于肝,遂有筋膜焦瘁、脉管硬化之疾;肾不能还精于肺,则有短气、上气喘急、卫外不固诸症,等等。肾之精、肝之血,素有“乙癸同源”之称。故补肾养筋法之所以为治疗胸痹之一大法者,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而由先师从临床实践中加以总结所形成的。

胸痹心痛患者,若见胸闷心悸,眩晕耳鸣,腰腿酸软,面色黯晦,虚烦少寐,脉沉或迟,两尺无力等症而偏于阴虚者,宜以瓜蒌薤白主方合杞菊地*丸长服建功,大便干结加草决明、槐角或脾约麻仁丸;症见畏冷形寒,四肢欠温,脉微而迟之偏于阳虚者,宜以主方合桂附八味久服,甚者合右归丸,或酌加鹿角胶、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细辛等。

若兼见心动悸、脉结代者,增炙甘草汤;阴虚阳浮合天麻钩藤饮,阳动化风加生牡蛎、生龙骨、代赭石、杭白芍、野菊花等。

病例6李某,男,57岁,干部。年12月1日初诊。“高血压”10年,“冠心病”1年。近2月来心绞痛时作,血压21.28-22.61/14.63-15.96kPa。赵老诊之曰:血压素高且不稳定,近来胸痹心痛,胸中苦满而善太息,眩晕心悸,舌苔白质红,寸脉大而关尺弦者,阴虚阳浮而有风动之象,急则先治其标,缓治其本。

处方:

生龙骨24生牡蛎24草决明30代赭石18

川牛膝12野菊花18丹皮12*芪9

槐米6橘皮15全瓜蒌30薤白12

制半夏15

日1剂,水煎服。

1周后复诊,血压21.28/13.3kPa,胸闷尚有,绞痛未作,大便干结,前方去橘皮、槐米,加槐角30,生地24克。随后以瓜蒌薤白主方合杞菊地*等调治月余,胸痹心痛症状消失,血压稳定。

冠心病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则病在心而与胃、脾、肝、肾、肺等脏腑病变关系密切。临床辨证应与辨病相结合,着眼于正气衰退,脏器已损立法施治,不宜将某些标症看作是疾病之本。上述六法中,宣阳通痹法是冠心病治疗最基本大法,可据患者病症与其余五法参合遣治。假如标症至急,虽可急治其标、,然仍须顾护其本;待其病势已缓,即应转手调治病本,不可以一时之效而自诩“效不更方”,雪上加霜。

朱邦贤,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年考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年获医学硕士学位。致力于中医内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及方证、标准化等研究工作。

历任上海中医学院文献研究所古籍研究室主任、副所长,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社长、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WHOICD-11传统医学疾病分类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中国农工*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协常委等职。

现任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WHO/ICTM审评专家等职。主编卫生部“十一五”、“十二五”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等学术著作34种,发表论文75篇。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软件著作权1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心病不可只重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