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情似茶香!
一杯热腾腾的茶,就能把人心幸福紧紧地连在一起。在袅袅茶香中,作者回忆着远去的岁月,回忆着父亲、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和朗读者的音调,去感受孝老爱亲的真正意义吧!
茶缘情深
从记事起,我就知道父亲爱喝茶。我们是贫苦人家,家里很穷,没有什么像样的茶具,父亲喝的也是莱芜的“老干烘”。即使这种茶,在当时也是一种很奢侈的事。
父亲没有上过几年学,他只知道喝茶能提神、去痛、解乏,喝茶的习惯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不懂什么茶道,但他却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每每他喝茶时,我总是依偎在他身旁,听他讲故事,听他谈做人的道理,他的教育至今我还受益。
有一年夏天,陈大爷给父亲送来了一包茉莉花茶。父亲放在一个用过的透明的玻璃药瓶里,父亲平时舍不得喝,只有家里来贵客时才喝。有一天放学回家,父亲正和陈大爷喝茶,一进家门,我就被那茉莉花香吸引了。自己也变得殷勤起来了,又是给两位老人倒茶,又是争着去给老人烧开水。陈大爷看出了我的心思,把他的那碗茶让我喝了一口,那清香甜润的茶水直润丹田,沁人心脾。因为是第一次喝茶,至今难以忘怀。渐渐的,我也被父亲喝茶的爱好吸引了。有几次放学回家,我就偷偷把父亲的茶取出来放在碗里,学着父亲的样子偷偷的喝茶。父亲发觉后,狠狠的批评了我,教导我做事要光明正大,不要偷偷摸摸;做人要老实、正直。父亲教导我说“不要用巧话、乖话哄骗人家,做啥事都要实实在在,有枝有叶”。这些话语现在还萦绕在我的耳畔,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养成了诚实、正直的性格。一路走来,虽说经历了不少坎坷,受了不少罪,但我仍初心未改。我相信淳朴善良是为人本分,诚实正直永远是一个人最美的品德。时至今天,我还保存着父辈的教诲和德行,保持着好人有好报的信条,相信痛苦也是一种财富,它不但锻造了我的心性,而且丰富了我的人生,现在竟有了幸福慢慢咀嚼,痛苦随风而去的思想,就像喝茶、品茶、吃茶三种境界一样,让我品味人生。
和父亲相比,母亲不但会喝茶,而且也懂茶,还会制茶。母亲老家是辽宁省沈阳市人,曾当过八路*的卫生员。那时,一是家穷,二是市面上也很少有卖茶的,所以母亲喝的茶大多数是自己炒制的,只有回娘家时才能带回好茶。一年四季,母亲就是挖野菜制茶,春天用蒲公英、酸枣芽制茶,秋天用老的苦菜制作“苦丁”茶,什么槐花茶、车前茶,这些需要洗净凉干,不要见太阳,用铁锅炒就就可。最讲究的是竹叶茶,竹叶茶的制作讲究火口,用鲜竹叶洗净,沥干水,不用凉干;放在铁锅炒制,要想茶汤*绿,就要炒到竹叶由本色变绿就可;如果想要茶汤为再深的颜色,就要再继续炒,炒到由绿变深青;最好是放上蜂蜜炒,放白糖也行。可那时这些都没有,就这样喝也是挺好的。我记得母亲给我们制野菊花茶,对我们讲菊花茶有健胃、通气、利尿、解*、明目等药用,我因此也学了不少医药知识,以至于后来我爱上了《本草纲目》。
母亲的一生是独立与坚忍的一生,她一生很少求人,常教导我们“干啥事要靠自己,求人不如求己”。母亲独立坚忍的性格影响了我,我继承了母亲的基因。
母亲对父亲的恩爱和包容影响了我终生。父亲脾气不好,动不动就为一点小事拌口角,母亲却从不怨恨,她每次去东北走娘家总是给父亲带些茶回来。记得有一回,母亲带回一块茶砖,黑蛐蛐的,父亲不认,给母亲撇到了一边。母亲默默地捡起,给他收藏了起来,后来家来了贵客,母亲拿出父亲撇掉的茶砖招待客人,客人喝后连连称好,那茶砖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普洱茶。母亲的包容让我们家得以和睦团圆,让我更加深深的感悟到“爱的别名是包容”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母亲作茶,使清贫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母亲的身教,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宽容是家庭和谐幸福的纽带。去年我的小家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家庭”,这些都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佩服,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有一位平凡而伟大、坚忍的母亲,她教会了我如何去工作、生活,如何去对待工作、生活,如何看待人生、享受生活。
母亲八十八岁那年也走了,我很幸运的是在她走的前两年,我的工作不再那么繁忙,能有时间可以陪母亲喝茶、聊天了。母亲的一生没有得过什么大病,有个头痛脑闷,她自己就解决了。我想她老人家的高寿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得益于她宽容、坚忍、乐观的性格,二是得益于她懂茶艺、会吃茶吧。
真情如茶,贵在甘醇;茶缘情深,历久弥新。我且沏两杯清茶,遥寄父母共品,愿这一生一世的茶缘,成为我们良好家风代代传承的基因。
魏佑湖,曾用笔名文心荷境、闲云。莱芜市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文学艺术评论家协会理事,莱芜市文史馆馆员,莱芜市人民陪审员,北京东方腾飞文化有限公司文学顾问,教育部“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专家;现于莱城工业区*校工作。作品被《齐鲁文学作品展》(散文卷)收入,曾荣获“全国散文评选”一等奖,“吴伯萧散文”优秀奖,有多篇散文、诗歌获奖。在《辽宁文学》《凤鸣诗刊》《诗歌天地》《山石榴》《星星诗刊》《齐鲁文学》等二十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