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药小课堂菊花
TUhjnbcbe - 2021/8/12 0:57:00
北京雀斑医院网站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714638.html

菊花,在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早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汉朝的《西京杂记》就有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至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

到了唐代菊花的栽培技术更上一层楼,利用嫁接技术培育菊花,使得菊花在园林观赏领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围绕着菊花的诗词歌赋也层出不穷。

菊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无处不在,同时更在传统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一下菊花在传统中医学中的主要功效以及应用。

菊花科属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多栽培。9-11月花盛开时分分批采收,阴干或烘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药材按照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毫菊”、“滁菊”、“杭菊”等。以毫菊和滁菊品质最优。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分为*菊花和白菊花。

归经功效

药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

菊花主治风热感冒,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其他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

还可用于治疗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疏散风热,清泄肝热以明目。

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治疗疮痈肿*。但其清热解*、消散痈肿之力不及野菊花,故临床较多使用野菊花。

野菊花科属

(野菊花泡茶)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四川、安徽、广东、山东等地。秋、冬二季花初开时采摘,晒干,生用。

归经功效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

野菊花辛散苦降,其清热泻火、解*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外科疔痈之良药,故可以用于治疗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寒,兼散风热,可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于治疗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菊花与野菊花的区别

两者同为菊科植物,均有清热解*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消痈,疮痈疔*肿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常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下期预告

更多养生资讯及中药知识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小课堂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