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二访乳源大桥村
TUhjnbcbe - 2022/8/28 23:06:00
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22627.html

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邓英娥

乳源瑶族自治区大桥镇大桥村的观澜书院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几次跟团徒步西京古道,硬生生的与它擦肩而过。好不容易有了一次跟它亲近的机会,却因为跟团而匆匆别过。

当我们随着领队由坪乳公路向下拐、经过一座小涵洞进入乳源大桥镇大桥村时,恍如进入桃花源。很快,隔着一块水泥坪、两道鹅软石墙的高大上两层青砖房建筑观澜书院把我镇住了:也许现在它不是大桥镇大桥村最高的建筑,但是那种遗世独立的风貌让它鹤立鸡群!我怀着朝圣的心情踏着石板路、经过新书房村许宅缓缓进入,仰望风火墙式门楼上用砖石砌成菱形和方形窗棂顶端上的“拱秀”二字,感觉到有点偏,很快我就自己找到了答案:应该是风水使然吧。与拱秀门间隔一道朱红色的屏风和鹅软石铺成的院墀的,是两边拱、中间圆的紫微门。天井、院墀、屏风、门楼,合成了令人神往的古色古香的立体图案。主角观澜门的红底金字雄浑凝重,加上门上的楹联和门楣上高挂的大红灯笼,再往明德堂的桌凳上张望,仿佛回到了科举时代朗朗书声的学堂。资深堂的孔夫子塑像更增添了几分神圣感。我们是边走边拍,恨不得把整个观澜书院完整地带走。

还没有到达第二个参观目标通济桥时,通济河旖旎的风光瞬间吸引了我。这里看不见粤北山区石灰岩地形荒草丛生的贫瘠景象,河水清澈见底,因干旱裸露的嶙峋怪石上覆盖着披上秋装的植被。天蓝水碧叶*,再加上水波粼粼、倒影灵动,不由得让人心驰神往。我们沿着画上西京古道主要景点的金*色的画面一路前行,很快就看见了一座三拱石桥,这就是一再被改造却一直服务于人类的通济桥。拱圈上的麻石条、桥墩的“船头尖”还是当年风采。

经过通济桥边上的街道,我们与老屋古村不期而遇。一口娇小婀娜的小池塘上,残荷与它上方的功名石、青砖老屋以及若隐若现的灯笼,共同织就了一副“岭南古村图”。遗憾的是,我只能一瞥而过。心里暗暗发誓:大桥,我还会再来!

回到家里,我的心还在那一片天地驰骋:为什么在粤北最贫瘠的石灰岩地带会有那么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再次阅读王心钢学哥的力作《品读粤北》,似乎找到了答案:路通、财通、人通、文通,小小的大桥村,因为有了西京古道的蜿蜒而过,有了通济桥的飞架南北,也就汇集了商贾、文人,因此而人文蔚起,大兴文教之风,因而也就有了人才辈出。由此,我想到了因国破家亡而流亡粤北山区的李秉中先生。像他这种人生际遇的应该不是个别。也许,因为路通了,中原大地又并不那么太平,中原的文化资源也就以种种方式带入粤北。小小的大桥村既有当年的“京广高速路”,也会有“北大”“清华”的学子来到粤北播撒文化的种子。我对古老而美丽的大桥村更神往了。以至于只隔了一个星期,就带着两位同样对粤北传统文化充满向往的伙伴再次来到大桥村。

这回我做导游,初见时的新奇、惊叹已荡然无存。再次来到观澜书院,我再次将四进三间的观澜书院游了个遍。这一次,我注意到观澜书院不光是总体设计气势恢宏,细节问题也是精雕细镂。明德堂与资深堂之间的“芸香院”楼上两边的楼廊栏杆两边的木雕并不一样,细细一看,一边是雕有花草鸟雀和圆形篆刻“福”、“禄”、“寿”、“全”四字,一边是蝙蝠、小鹿、乌龟等传统的吉祥物。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就读过的“三味书屋”,这里是不是也有书中三味?我们从木梯爬上楼,打开窗棂、透过天井、对着远山、蓝天,不由得吟咏起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好友不喜欢“灰飞烟灭”,我便再即兴发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次进观澜书院,我看见上次关闭的房子开门开灯了,我便在坐在里面的一位老伯的同意下进去看看。原来里面是介绍西京古道、主要是整理西京古道上在乳源的四座凉亭的资料。那位老伯可能是在一旁的文案上练字。我们边看边议论,他主动跟我们攀谈,告诉我们“紫微”那两个字是他写的。我们听后非常佩服,同行者问起了老人的尊姓大名、贵庚。老人也大方的告诉我们:他叫许广进,财源广进的“广进”,已经是耄耋之年,“紫微”两个字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或者是他六十岁时)手书。老人充满自豪地告诉我们:观澜书院是他的爷爷主持修筑的。我们更是佩服之极。我们要求跟老人合影,他痛快地答应了。后来我觉得有点失落: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询问老人“紫微”有什么含义、跟“紫薇”有什么不同呢?

观澜书院旁边的民居虽然残破不堪,却也留下了文革的印记。步蝉书院寓意深刻却只剩下残垣断壁,石溪书院是完全从我们的视野消失了——或许,河边那一道刻有“云披”的不平凡的石门就是它的残存吧。不得而知。

我们再次来到通济桥。只是一晃而过,就来到了老屋古村。当我再次走上石板路、审视这个小村庄时,恍如回到了故乡。青砖房、石板路,似曾相识;而功名石、、宫灯、鹅软石路却是记忆里没有的。据了解,年前自闽迁粤的大桥村先祖一直沿袭客家排屋结构建筑。整个古村以祠堂大门为轴心,所有房屋由一条设计有序的巷道连接而成,三排三列,每一排相对封闭的房子却另有乾坤。雀替、窗花、门槛,处处可见艺术匠心。祠堂大门前方的鹅软石铺成的坪上矗立着14对功名石,既显示了村庄人才辈出的历史,也激励着后生积极进取、传承文化。同伴当即表示:池塘上的荷花盛开的时候,她会带着老母亲过来的。无意中,我也成了粤北文化的宣传者。

“*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桥村村委会附近民居墙上的标语让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访乳源大桥村